摘要: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早期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及分层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新诊断MM住院患者,对临床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前观察指标包括ISS分期、乳酸脱氢酶(LDH)、髓外侵犯、淀粉样变、血钙等,细胞遗传学(CG)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5种染色体异常.其他资料包括治疗方案、疗效判断、死亡原因.结果 24个月内死亡的73例患者定义为高危组,生存超过24个月的104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和性别分布匹配,治疗方案具有可比性,高危组中位总生存(OS)期仅8个月,对照组中位随访38个月OS仍未达到,两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要死亡原因两组均为疾病进展.基线指标比较显示高危组以下指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包括ISSⅢ期[76.71% (56/73)比50.00% (52/104),P=0.002],肾功能不全[47.95% (35/73)比31.73% (33/104),P=0.029],LDH高于正常[20.55%(15/73)比7.69% (8/104),P=0.015],浆细胞白血病(PCL)[5.48% (4/73)比0(0/104),P=0.016].而髓外浆细胞瘤、淀粉样变性和高钙血症比例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判断方面,高危组深度反应率[包括完全缓解(CR)+很好部分缓解(VGPR)]显著低于对照组[12.33% (9/73)比53.85% (56/104),P<0.001],总反应率[ORR,包括CR+ VGPR+部分缓解(PR)]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8.36%(28/73)比86.54% (90/104),P<0.001].细胞遗传学异常显示lq21扩增比例在高危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62%(26/73)比25.15% (22/104),P=0.03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SS分期、LDH升高和初始治疗未达PR为影响MM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因素(P=0.046、0.005、<0.00l).结论 24个月内死亡的MM患者ISSⅢ期、LDH升高、1q21扩增和PCL比例显著升高,诱导治疗疗效差,具有这些特征患者需给予高度重视,强化治疗或能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