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低管电压结合低对比剂浓度,使用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血管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3-12月行全腹能谱CT扫描、体质指数(BMI)≤22 kg/m2并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恶性肿瘤58例患者进行分析.按首诊日期分为A组(管电压为80 kVp联合50% ASiR,对比剂浓度为270 mgI/ml)和B组(管电压为120 kVp,对比剂浓度为350 mgI/ml).使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年龄差异.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比较两组男女比例差异.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对肿瘤供血动脉重建图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kappa检验比较评分一致性;使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两组重建图像主观评分比较.测量肿瘤供血动脉CT值(记为CT1)、病灶水平右侧竖脊肌CT值及前腹壁脂肪的SD值(SD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上述数据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CT1、SD值、对比噪声比(CNR)、图像灵敏度(FOM)及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 两组年龄及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肿瘤供血动脉重建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880、0.813).A组与B组重建图像主观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0.9比2.5±0.8,P=0.09).CT1、SD值、CNR及FOM值间一致性很好(ICC值均>0.75).A组CT1[(459±69) HU]、CNR值(20.2±3.3)、FOM(85±37)明显高于B组CT1值[(250 ±42) HU]、CNR值(9.3±1.9)、FOM(9±4)(P=0.00).A组SD值明显低于B组[(20.0±1.7)比(22.4±3.2),P<0.01].CTDIvol值A组明显低于B组[(5.2±1.2)比(13.5±4.7) mGy,P<0.01].结论 对于BMI≤22 kg/m2的患者,低管电压及低对比剂浓度条件下,使用50% ASiR算法,获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优于常规扫描高对比剂浓度的图像,且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推荐文章
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心理干预
恶性肿瘤
化疗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胃管拔除指证的研究
胃肠道恶性肿瘤
胃肠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
胃管
拔除
并发症
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冠状动脉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心电门控
管电压
辐射剂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低管电压结合低对比剂浓度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胃肠道 胃肿瘤 造影剂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CT诊断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9-8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2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1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爱连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232 1112 15.0 24.0
2 汪禾青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29 272 10.0 16.0
3 刘静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81 425 12.0 15.0
4 田士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61 280 9.0 13.0
5 刘义军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75 461 13.0 16.0
6 张婷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13 142 6.0 11.0
7 李烨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43 218 9.0 12.0
8 曹会志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1 1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2)
共引文献  (147)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67)
二级引证文献  (46)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3(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14)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胃肠道
胃肿瘤
造影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杂志
周刊
0376-2491
11-213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588
19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130
总下载数(次)
4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4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4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4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4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4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4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4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4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4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2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2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2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2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2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2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2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2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2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2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19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18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17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16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15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14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13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12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11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10期 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