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震旦系一下寒武统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对古构造格局有了新的认识,该地质时期发育呈南北向展布的隆坳构造.桐湾期、加里东期、印支期为四川盆地3期关键构造变革期,其不整合分析是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通过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研究,分析构造变革对古构造演化的影响.基于钻井、野外露头、地震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发育特征,研究震旦纪—早寒武世古构造演化及其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1)3期关键构造变革形成了震旦系—下寒武统(桐湾期)、中上寒武统—二叠系(加里东期)及上三叠统—侏罗系(印支期),7个区域性不整合;2)不整合具有叠合性、迁移性特征,叠合性主要反映构造继承性,迁移性主要反映古构造的变迁过程,依据不整合发育特征,高石梯-磨溪构造区构造演化划分为发育期、调整期及稳定期3个演化阶段;3)不整合与隆起区丘滩体叠加控制了震旦系岩溶储层发育,不整合面可作为油气运聚优势通道,不整合迁移性有助于分析古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消亡.分析认为,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特征分析对认识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构造后期演化及油气运聚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延吉盆地多期不整合面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延吉盆地
多期不整合
构造层
油气
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隐伏构造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四川盆地
西北部
龙门推覆构造带
隐伏断裂下盘
隐伏构造
天然气成藏条件
勘探区
四川盆地寒武系沉积前震旦系顶界岩溶地貌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四川盆地
震旦纪
顶界
灯影期
岩溶地貌
油气藏形成
残余厚度
印模厚度
桐湾运动
早寒武世
构造运动对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四川盆地
震旦纪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桐湾运动
加里东运动
海面—印支运动
燕山—喜马拉雅运动
气藏形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盆地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科技导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关键构造变革期 震旦纪—早寒武世 不整合特征 桐湾运动 四川盆地
年,卷(期) 2015,(10) 所属期刊栏目 地学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100
页数 8页 分类号 TE1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5.10.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国齐 124 4589 40.0 63.0
2 杨威 133 2520 29.0 46.0
3 谢武仁 51 1059 17.0 31.0
4 曾富英 23 489 13.0 22.0
5 武赛军 14 205 5.0 14.0
6 王鼐 5 19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1)
共引文献  (627)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关键构造变革期
震旦纪—早寒武世
不整合特征
桐湾运动
四川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技导报
半月刊
1000-7857
11-1421/N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2-87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26
总下载数(次)
48
总被引数(次)
689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