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腔隙性脑梗死不同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时间2年。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组方式编组:(1)将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A 组;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病例合并编为 B 组(含大卒中病例)。(2)病灶增加病例独立编为 C 组(含大卒中病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病例、转变为缺血病灶病例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 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 A 组比较,B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嗜烟、高血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 D 组比较,C 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转归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影响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为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是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推荐文章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与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比较
脑梗死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腔隙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
腔隙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脑干腔隙性梗死的临床分析
脑干
腔隙性梗死
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颅内动脉狭窄 糖尿病 影像学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00-1403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447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永鸿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7 152 9.0 12.0
2 巫碧佳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3 73 6.0 8.0
3 区腾飞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2 117 6.0 10.0
4 李荣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2 65 5.0 8.0
5 赵旭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 26 2.0 5.0
6 杨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17 45 4.0 6.0
7 李艳秋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腔隙性脑梗死
颅内动脉狭窄
糖尿病
影像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44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