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典型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季节性干湿交替可能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但迄今缺乏相应的报道.因此,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常绿阔叶林区最具代表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等6种凋落叶在第1年不同雨热季节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经历1a的分解,6种凋落叶质量残留率大小顺序依次为:红椿(27.90%)<柳杉(41.39%)<杉木(48.93%)<麻栎(49.62%)<马尾松(68.82%)<香樟(72.23%),6种凋落叶在不同干湿季节质量损失差异显著(P<0.05).阔叶树种在旱季(MRS、SRS和WRS)的质量损失显著高于针叶树种.雨季(ERS和LRS)对6种凋落叶质量损失的贡献率(69.73%-89.68%)均明显大于旱季(10.32%-30.27%).6种凋落叶在不同时期中质量损失速率差异显著(P<0.05),且6种凋落叶在雨季的质量损失速率明显高于旱季.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凋落叶质量损失及其速率均与降雨量和温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凋落叶质量损失与初始C、木质素含量及C/N、木质素/N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N含量极显著(P<0.01)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亚热带地区森林凋落物分解的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雨季,雨季温湿度的改变可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多酚类物质在不同降雨期间的降解特征
凋落物分解
多酚
季节性降雨
旱季
树种
亚热带地区
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皮厚度的变异特征
树皮厚度
常绿阔叶林
功能性状
生态位分化
物种共存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的分布与Kira指标的关系
常绿阔叶林
优势种及常见种
温暖指数
寒冷指数
湿润指数
水热分布类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个常见树种凋落叶在不同降雨期的分解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雨季 亚热带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
年,卷(期) 2015,(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53-7561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40318047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2)
共引文献  (411)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74)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2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3(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雨季
亚热带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