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修补术后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手术瘢痕区消融的必要性,是否存在形成心动过速的折返基质,评价消融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入选48例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科行经右心房游离壁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后发作心房扑动的患者,其中单纯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为31例,在这31例患者三尖瓣峡部双向阻滞后,在窦律下行右心房基质标测,确定瘢痕区域并局部高密度标测。在冠状窦近端刺激下,标测瘢痕是否存在“Channel”和缓慢传导区,有局部形成折返基质,来决定是否消融瘢痕区至腔静脉。结果11例标测过程中低电压区内可标测到1~5(2.6±1.2)个双电位线(LDPs)和(或)电静止区(ESAs),且大多数LDPs和ESAs在房性心动过速终止后的窦性心律下仍可见到。在此区域内可记录到低幅、长时限碎裂电位,平均振幅(0.21±0.05)mV,平均时限(123±14)ms,占心动过速周长(43±5)%。窦律下起搏冠状窦近端提示瘢痕线未形成传导阻滞,存在潜在形成折返基质,消融瘢痕至腔静脉。20例提示瘢痕已形成解剖屏障,未消融瘢痕区域。随访(36±12)个月,2例患者复发,均为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心房扑动。结论经右心房切口术后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在三尖瓣峡部双向阻滞后,有必要在窦律下行右心房基质标测和起搏标测,评价瘢痕能否会形成潜在心动过速通道,减少不必要的消融。
推荐文章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时的外科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脏外科手术
下腔静脉-三尖瓣环连线射频消融治疗Ⅰ型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标测
后位峡部线性消融法治疗典型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射频导管消融术
后位峡部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
先天性心脏病
右前胸小切口
正中切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修补术后三尖瓣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手术瘢痕区消融的必要性
来源期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心脏缺损,先天性 心房扑动 手术修补 射频消融
年,卷(期) 2015,(1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01-3005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29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5.16.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脏缺损,先天性
心房扑动
手术修补
射频消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月刊
1674-0785
11-9147/R
16开
北京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617室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708
总下载数(次)
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