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地黄丸源自《小儿药证直决》,由《金匮要略》中肾气丸衍化而来。它由茯苓、泽泻、山药、丹皮、山茱萸及熟地味中药有机组成,因此又名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配伍得当、组方严谨、疗效确切,是补肾滋阴的经典名方。经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在地黄丸的基础上,衍生出许多新方剂,如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其功效各不相同。
推荐文章
防风对六味地黄丸干预实验性视网膜变性作用的影响
引经药
防风
六味地黄丸
视网膜变性
六味地黄丸对实验性慢性肾病动物的保护作用
大鼠
慢性肾病模型
六味地黄丸
尿蛋白
血浆蛋白
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药理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
2型糖尿病
消渴
六味地黄丸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血管性认知障碍
六味地黄丸
中医证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六味地黄丸及衍生方的临床应用
来源期刊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衍生方 应用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9-140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192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娜茹 5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六味地黄丸
衍生方
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月刊
2095-6894
61-9000/R
16开
西安市新寺路569号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学院
201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7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8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