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中国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及对中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该文基于GLEAM(global land-surface evaporation: the Amsterdam methodology)遥感蒸散发模型,通过对GLEAM产品在站点尺度和流域尺度的精度验证以及中国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GLEAM产品在中国区域满足精度要求,在站点尺度上,GLEAM 产品在草原半干旱区的模拟程度最好,海北、内蒙古、当雄3个草原站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均值为0.77(0.65~0.85);森林站的CC相关系数均值为0.66(0.40~0.85),禹城农田站CC值为0.68;在流域尺度上,海河(相对偏差(relative bias,RB)16.2%)、黄河(RB,15.2%)、西北诸河流域(RB,9.2%)的验证结果精度较好。在绿洲或农灌区降水较少的年份,GLEAM产品符合地表实际蒸散发可能大于降水的规律;2)1980-2011年中国的多年平均蒸散发为18~1400 mm,空间分布呈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西北地区多年平均蒸散发最少,海南岛与台湾岛是多年平均蒸散发的极大值区;3)1980-2011年中国平均的年地表蒸散发变化范围为349.7~436.0 mm,多年平均年地表蒸散量为397.5 mm。近32 a中国区域平均地表蒸散发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2.3 mm/(10 a);4)1980-2011年中国各栅格地表蒸散量变化速率为?86.5~108.7 mm/(10 a),地表蒸散发减少的面积占28.4%,9.45%的区域地表蒸散发呈明显减少、显著减少及急剧减少趋势,主要位于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西部(新疆西部及东北部、西藏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地。地表蒸散发增加的面积占71.6%,18.2%的区域地表蒸散发呈显著增加、急剧增加的趋势,主要位于海河区的河北南部及山东西北部、淮河流域的山东半岛、黄河区的青海东部、长江中下游区的四川东部、山西南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东南诸河区、珠江区及云南南部等;5)各栅格年蒸散发的变化趋势主要由夏季蒸散发变化趋势主导,春季、秋季、冬季对年蒸散发变化趋势的影响较弱。该研究对理解中国气候变化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可为中国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提供参考及决策依据。
推荐文章
基于GLEAM模型的淮河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遥感
蒸散量
土壤
淮河流域
GLEAM
时空变化
基于SEBAL模型的地表蒸散发量遥感估算:以蒲城县为例
地表蒸散发
SEBAL模型
反演
植被指数
蒲城县
基于能量平衡的蒸散发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能量平衡
蒸散发
遥感反演模型
黑龙江
地表通量均衡法对中国陆面蒸散发估算的适用性评价
蒸散发
中国
时空变化
地表通量均衡法
蒸散发产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GLEAM遥感模型的中国1980-2011年地表蒸散发时空变化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遥感 模型 蒸散 GLEAM 中国 时空变化
年,卷(期) 2015,(21)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4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161.4|P426.2
字数 90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5.2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秀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 9 65 4.0 8.0
3 张余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16 143 7.0 11.0
4 王国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11 43 4.0 6.0
7 潘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 4 3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8)
共引文献  (470)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29)
二级引证文献  (6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3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20(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遥感
模型
蒸散
GLEAM
中国
时空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