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对甜高粱的抗倒伏性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66份甜高粱品系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因子分析对甜高粱的抗倒伏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具有较大差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从聚类分析来看,在遗传距离1.955处66份材料被分为7大类群,大部分材料都集中在第2类群中.根据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茎粗和重心高度比例是选择甜高粱的2个主要性状.根据能源用甜高粱的评价标准:茎秆榨汁率≥45%,茎秆汁液混合锤度(Bx)≥15%.茎粗≥1.90 cm,重心高度比例≤0.445,抗倒伏性分级≤6,‘7050B×8000杂-1B’综合表现最好,可在生产和育种中加以利用.
推荐文章
甜高粱抗倒伏性研究进展
甜高粱
抗倒伏性
生理生化性状
栽培措施
育种
玉米品种抗倒伏关联特性的鉴定
玉米
抗倒伏
相关性
分析
甜高粱新选亲本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甜高粱
亲本系
配合力
遗传力
烯效唑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及倒伏率的影响
甜高粱
烯效唑
农艺性状
倒伏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选甜高粱品系的抗倒伏鉴定评价及相关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农学通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甜高粱 倒伏系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农学·农业基础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8
页数 分类号 S-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威军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49 433 11.0 19.0
2 常玉卉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6 84 5.0 8.0
3 王花云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0 30 3.0 5.0
4 张阳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9 58 5.0 7.0
5 邵荣峰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6 58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13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甜高粱
倒伏系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学通报
旬刊
1000-6850
11-1984/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楼中国农学会期刊处
2-772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02
总下载数(次)
53
总被引数(次)
26920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