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树莓品种“费尔杜德”穗条为试材,研究了单氰胺浓度(喷施浓度为0.5%、1.0%、1.5%、2.0%、2.5%)和蓄冷阶段(0%、20%、30%、40%、50%、60%、70%和100%)的交互作用对树莓休眠脱除的影响.结果袁明:在所有浓度处理中,0.5%浓度单氰胺破眠效果最佳,药害表现最轻,当单氰胺浓度≥1.0%时,穗条药害严重;在处理时期上,穗条处于40%冷积累阶段施用0.5%单氰胺破眠效果明显,水培2周后,穗条萌芽率大于50%;当冷积累量超过总需冷量的50%以后,单氰胺处理组萌芽率下降.试验当中,单氰胺的浓度和冷积累的交互作用导致“费尔杜德”穗条萌芽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
推荐文章
单氰胺处理打破霞多丽葡萄休眠的试验
霞多丽
单氰胺
需冷量
萌芽整齐度
工艺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塑件收缩的影响
注射成型
CAE
析因设计
两两交互作用
收缩
破除休眠的方法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小麦种子
破除休眠
发芽试验
高温和单氰胺对油桃休眠花芽呼吸代谢的影响
高温
单氰胺
休眠解除
呼吸代谢
油桃
花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冷积累阶段与单氰胺的交互作用对树莓休眠破除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北方园艺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树莓 冷积累阶段 单氰胺 人工破眠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4
页数 分类号 S662.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7/bfyy.2015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段安安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59 259 9.0 12.0
2 董凤祥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2 388 12.0 19.0
3 张清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9 264 7.0 9.0
4 何文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2 1 1.0 1.0
8 李路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1 1 1.0 1.0
12 张利利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126)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树莓
冷积累阶段
单氰胺
人工破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方园艺
半月刊
1001-0009
23-1247/S
大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14-150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38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103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