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CIN)及早期宫颈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表达与其密度(LVD)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CIN及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相关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LVD在不同CIN及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结果:在CIN病灶周围5mm的组织内均可发现LV,但CIN病灶内未发现LV.在早期宫颈癌组标本的病灶内极少发现LV,在其病灶周围5mm的范围内均可发现LV.从CINⅠ组至Ⅰb2+Ⅱa组,各组标本中的PFLVD2mm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各组间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从CINⅡ组至Ⅰb2+Ⅱa组,各组标本中的PFLVD5mm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各组间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CIN组标本中,PFLVD2mm可随CIN级别的递增而明显增高,其相关系数为r=0.880(P=0.000). 与CINⅠ组标本相比,CINⅡ组标本中的PFLVD2mm显著增高(P=0.007). 与CINⅡ组标本相比,CINⅢ级组标本中的PFLVD2mm、PFLVD5mm显著增高(P=0.001,P=0.002).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PLVD2mm可随FIGO分期的递增而增高,两者的相关系数为r=0.598(P=0.001).与Ⅰa2+Ⅰb1组标本相比,Ⅰb2+Ⅱa 组标本中的PLVD2mm明显增高(P=0.001).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PLVD5mm不随FIGO分期的增高而增高,两者不相关, r=0.146(P=0.467).Ⅰa1组标本、Ⅰa2+Ⅰb1组标本与Ⅰb2+Ⅱa组标本中的PLVD5mm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136).在CINⅢ组标本中,PFLVD2mm>PFLVD5mm>IFLVD(P=0.025).在宫颈癌Ⅰb2+Ⅱa组标本中,PLVD2mm>PLVD5mm>ILVD(P=0.002).CINII组标本、Ia1组标本、Ⅰa2+Ib1组标本中病灶周围2mm的LVD与病灶周围2-5mm的LVD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LVD2mm、PLVD5mm与CIN及早期宫颈癌病灶的组织学分级、病理学分型、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及其受检者是否绝经等指标无明显的关联性.在CIN组标本中,PFLVD2mm、PFLVD5mm可随着CIN分级的増高而增高,尤其是PFLVD2mm与CIN分级的相关性更高.在CIN及早期宫颈癌病灶周围5mm的范围内,以距病灶2mm范围内的LVD最高.结论:CIN及早期宫颈癌患者病情的发展与其病灶周围微淋巴管密度的增高密切相关.PFLVD2mm与CIN的分级、FIGO的分期有关,与被检者是否绝经、CIN及早期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与将CIN及早期宫颈癌病灶周围2~5mm的范围作为观测点相比,将病灶周围2mm的范围作为观测点对CIN及宫颈癌进行LVD检测的效果较好.我们推测,CIN及早期宫颈癌病灶周围微淋巴管的密度增高是导致相关病变进展的主要因素,可诱导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