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川崎病已逐渐代替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该病的发病诱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建立川崎病的动物模型可为找到川崎病的发病诱因及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重要实验基础。自川崎病发现以来,很多学者利用各种诱导剂,如白色念珠菌,干酪乳杆菌,牛血清,马血清等在动物中来诱导产生川崎病动物模型,其中小鼠为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动物模型,用这些模型进一步研究川崎病的发病诱因及其发病机制,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将对现有川崎病动物模型及其相关的评价与应用作一综述。
推荐文章
川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发病机制
综述
川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发病机制
综述
川崎病研究进展
川崎病
流行病学
病因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进展
近视动物模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视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形觉剥夺性近视
光学离焦性近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崎病的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川崎病 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5-59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25.4
字数 572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朝鲁门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39 166 7.0 10.0
2 刘潇婷 4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崎病
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512X
15-1364/R
大16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号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09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4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