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季节性河床砂样,开展了垂向非饱和入渗室内试验,研究了影响垂向入渗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非饱和入渗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入渗率迅速下降期,第2个阶段为入渗率缓慢下降期,第3个阶段为入渗率渐近稳定期;砂样的初始含水率、砂样质地对入渗特性产生明显影响。垂向入渗速度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砂样干容重的增大而减小;当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02%和5.11%时,细砂的稳定入渗率约为0.027 mL/(s·cm^2)和0.021 mL/(s·cm^2);当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38%和93.51%时,中砂的稳定入渗率约为0.028 mL/(s·cm^2)和0.026 mL/(s·cm^2);当初始含水率分别为1.83%和5.92%时,粗砂的稳定入渗率约为0.030mL/(s·cm^2)和0.029 mL/(s·cm^2)。粗砂的稳定入渗率大于细砂。试验结果对于深入研究季节性河道渗漏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基于GPS观测的地壳垂向季节性运动研究进展
地壳垂向季节性运动
负荷质量变化
GPS观测
大沽河河床非饱和入渗模型研究
季节性河流
大沽河
野外试验
入渗速率
入渗模型
非饱和土壤有压入渗经验模型研究
非饱和土壤
有压入渗
入渗率
经验模型
变水头入渗试验推求垂向渗透系数的计算方法
单环变水头入渗
Green-Ampt方法
球缺扩散
垂向渗透系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季节性河床砂样的垂向非饱和入渗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水资源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非饱和入渗 入渗率 试验研究 季节性河道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2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52.7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增帅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5 3 1.0 1.0
2 武桂芝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1 76 5.0 8.0
3 李宁宁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5 3 1.0 1.0
4 杨帆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5 68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饱和入渗
入渗率
试验研究
季节性河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资源研究
双月刊
2166-6024
16开
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2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