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单次给予不同剂量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按随机、平行分组、开放性、阳性对照原则,将受试者按1:1:1:1比例随机分为PEG-rhG-CSF 60μg/kg组、PEG-rhG-CSF100μg/kg组、PEG-rhG-CSF 120μg/kg组和rhG-CSF 5μg · kg-1·d-1组,所有患者采用TAC化疗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结果 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显示,PEG-rhG-CSF 60μg/kg组高于rhG-CSF5μg· kg-1·d-1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 120μg/kg组与rhG-CSF 5μg·kg-1·d-1组相当.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比较显示,PEG-rhG-CSF 60μg/kg组长于rhG-CSF5μg· kg-1 ·d-1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 120μg/kg组与rhG-CSF 5μg·kg-1·d-1组相当.PEG-rhG-CSF 60μμg/kg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 120μg/kg组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7.0%、4.7%和11.9%,rhG-CSF 5μg·kg-1·d-1组为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43).PEG-rhG-CSF 60μg/kg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120μg/kg组从化疗用药结束到中性粒细胞减少达到最低点的时间分别为(7.88±1.80)d、(7.88±2.12)d和(7.14±1.05)d,而rhG-CSF 5μg·kg-1·d-1组为(8.93±3.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8).PEG-rhG-CSF 60μg/kg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 120μg/kg组中性粒细胞减少从最低值达2.0×109/L以上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3.44±3.08)d、(2.47±1.79)d和(2.90 ±2.54)d,rhG-CSF 5μg·kg-1·d-1组为(4.02±4.0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2).PEG-rhG-CSF 60μg/kg组、PEG-rhG-CSF 100μg/kg组和PEG-rhG-CSF 120μg/kg组和rhG-CSF5μg·kg-1·d-1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5.4%(41/43)、93.0%(40/43)、92.9%(39/42)和90.7% (3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02).结论 接受TAC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于化疗后48 h单次注射PEG-rhG-CSF 100μg/kg,不良反应程度轻.单次注射PEG-rhG-CSF 100μg/kg与连续注射rhG-CSF 5μg· kg-1·d-1比较,预防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安全性和疗效相当,推荐以PEG-rhG-CSF 100μg/kg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推荐文章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Ⅰ期临床药效学
聚乙二醇化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Ⅰ期临床试验
疗效
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相关性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
新瑞白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减少
有效性安全性
60例化疗病人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观察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白细胞减少
不良反应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聚乙二醇化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肿瘤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0.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455/j.cnki.cjcor.2016.01.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晓冬 165 1097 15.0 25.0
2 郑荣生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 43 235 9.0 13.0
3 徐兵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138 1296 19.0 30.0
4 宋艳秋 44 171 7.0 11.0
5 张百红 132 346 9.0 13.0
6 唐利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80 622 16.0 18.0
7 王晓稼 119 683 13.0 19.0
8 王哲海 74 369 11.0 14.0
9 王京芬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肿瘤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双月刊
1005-8664
11-3494/R
大16开
北京东城区广渠家园2栋2311室
82-60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0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220
期刊文献
相关文献
推荐文献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