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通过5.5a的大田定位试验,将上季秸秆全量沟埋还田,设置秸秆沟埋还田深度为20、40 cm以及免耕秸秆不还田(对照)3个处理.研究秸秆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水势、温度的影响以及长期秸秆沟埋还田方式下,沟埋还田20 cm处理各埋草沟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沟埋还田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的作用,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这种作用逐渐降低.当降雨量较大(26.6 mm)时,沟埋还田各处理水势值在短时间内上升的较快,而对照则相对较慢;当降雨量较小(10 mm)时,沟埋还田40 cm处理水势值上升速度大于沟埋还田20 cm,对照处理最慢;降雨过后的12d内,沟埋还田各处理水势值下降速度较对照更快;连续40d各处理土壤水势日均值大小为对照>沟埋还田40 cm>沟埋还田20 cm.土壤0-15 cm温度日较差大小为沟埋还田20 cm>对照>沟埋还田40 cm,土壤20 cm处日较差对照最大;沟埋还田20 cm处理0-15 cm以及沟埋还田40 cm处理0-20 cm土壤日均温高于对照,沟埋还田20 cm处理20 cm处土壤日均温与对照较为接近.在沿江稻麦轮作地区,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具有较好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
推荐文章
土壤深耕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烤烟
深耕
秸秆还田
物理性状
养分吸收
产质量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土壤氮素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秸秆沟埋还田
秸秆层
氮素分布
土壤微生物
秸秆还田与旋耕对川中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机播质量的影响
机播玉米
秸秆还田
播种均匀度
播种质量
幼苗素质
幼苗整齐度
土壤物理性状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秸秆还田
水稻
产量
土壤养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稻麦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稻麦秸秆 沟埋还田 容重 总孔隙度 水势 温度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66-207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40907176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卞新民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16 4622 36.0 56.0
2 王小华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6 98 5.0 6.0
3 刘建 33 186 8.0 12.0
4 魏亚凤 26 193 8.0 13.0
5 杨海水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6 80 5.0 6.0
6 许明敏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8 80 5.0 8.0
7 吴俊松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 42 2.0 2.0
8 刘晓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 4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9)
共引文献  (821)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43)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稻麦秸秆
沟埋还田
容重
总孔隙度
水势
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