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犍为黄口姜”为试材,通过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生姜单作,生姜与大豆间作,生姜与四季葱间作,生姜与大蒜间作,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生姜与大豆、大蒜混作,生姜与四季葱、大蒜混作和生姜与大豆、四季葱、大蒜混作)对生姜大田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姜单作相比,所有间作系统均在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在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间作模式下生姜的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均高于生姜单作(如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同时间作较单作减少了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并且部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呈正相关性,如土壤蛋白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
推荐文章
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腐植酸肥料
生姜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
长期定位培肥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影响
长期定位培肥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动态变化
烤烟不同种植施肥模式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烤烟
轮作
有机肥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细菌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大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动态影响
来源期刊 北方园艺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栽培模式 生姜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与肥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167
页数 分类号 S632.50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7/bfyy.201604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108 3413 34.0 56.0
2 韩春梅 75 224 7.0 10.0
3 李伟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315 4950 35.0 61.0
4 李春龙 65 265 8.0 14.0
5 叶少平 23 99 6.0 9.0
6 潘开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70 2418 27.0 4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92)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4)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栽培模式
生姜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方园艺
半月刊
1001-0009
23-1247/S
大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14-150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38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103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