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三焦膜系理论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孔光一教授在临床60年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多用以指导临床复杂病证的辨证及治疗用药,且该概念的提出也旨在使相对模糊、抽象的三焦概念形象化。三焦膜系包括外通性膜系和内通性膜系两部分,外通性膜系为祛邪通道,内通性膜系为补益的路径。尝试用三焦膜系理论分析1例大动脉炎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孔光一教授运用三焦膜系理论的治疗思路,同时,该治疗过程也体现了孔老整体调治、重视外邪、兼顾妇人月经调治的治疗特色。
推荐文章
大动脉炎相关眼部症状临床特点初探
大动脉炎
眼,血液供应
眼疾病,病因学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多发性大动脉炎
诊断
治疗
大动脉炎并发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分析
大动脉炎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点
妊娠合并大动脉炎
妊娠
大动脉炎
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大动脉炎治疗案例看三焦膜系理论的临床应用
来源期刊 现代中医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三焦膜系理论 大动脉炎 临床应用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思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6
字数 48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6606.2016.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岩松 71 312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6)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焦膜系理论
大动脉炎
临床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中医临床
双月刊
2095-6606
10-1157/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25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36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