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734例接受替罗非班抗栓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后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减少组和血小板未减少组,收集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逐步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 入组患者中69例患者发生了血小板减少.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2.58,95%CI:1.54-4.33,P<0.05),用药前丙氨酸转氨酶>75 U· L-1(OR=2.39,95%CI:1.26-4.58,P<0.05)和用药前肾小球滤过率<60 mL· min-1·1.73 m-2(OR=3.34,95%CI:1.89-5.88,P <0.05)为独立危险因素.出现血小板减少的中位时间和停药后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均为1d.结论 高龄、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和肾功能不全为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降低出血风险.
推荐文章
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症39例危险因素分析
血小板减少症
替罗非班
危险因素
超敏 C反应蛋白
左室射血分数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后再次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一例报道
血栓形成
盐酸替罗非班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5例
替罗非班
血小板减少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52例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文献分析
替罗非班
血小板减少症
文献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血小板减少 危险因素 Logistic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0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迁洲 228 654 13.0 18.0
2 吴鸿谊 14 33 4.0 5.0
3 李晓烨 23 47 4.0 6.0
4 张钧睿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替罗非班
血小板减少
危险因素
Logistic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双月刊
1007-4406
31-1726/R
大16开
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4-573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9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47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