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低温回流技术,以Ru3 (CO)12、Fe3 (CO)12、Mo(CO)6和Se粉为原料,在1,6-己二醇中合成了Mo掺杂Ru-Fe-Se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SEM)和旋转圆盘电极(RDE)表征了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电催化性能.催化剂粉末聚集成均匀的球形颗粒.在0.5 mol/LH2SO4溶液中,掺杂Mo的Ru-Fe-Se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Ru-Fe-Se,开路电位达到0.90 V(vs.NHE),氧分子按照四电子机理还原生成水.
推荐文章
Pt/WC-CNTs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性能
燃料电池
电化学
复合材料
氧还原
碳纳米管
碳化钨
金属卟啉负载炭黑电催化剂氧还原性能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金属卟啉
电催化剂
氧还原
炭载体
循环伏安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Pt复合电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N掺杂石墨烯
Pt负载
复合催化剂
电催化性能
循环伏安法
杂原子掺杂碳基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研究进展
氧还原反应
杂原子掺杂
电催化剂
电子材料
催化
电子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o掺杂Ru-Fe-Se催化剂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来源期刊 化学世界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氧还原 Ru基硫族化合物 催化活性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7,82
页数 分类号 TM91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东江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129 434 9.0 14.0
2 马松艳 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124 425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还原
Ru基硫族化合物
催化活性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世界
月刊
0367-6358
31-1274/TQ
大16开
上海市南昌路203号
194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74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2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