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前红松与红松的根和茎的解剖结构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前红松根的维管柱初生木质部是三原型,红松根的是五原型.在每个原生木质束脊外侧,都有一个较大的树脂道.前红松根的交叉场纹孔1~4个,纹孔缘较明显,纹孔口近圆形;红松根的交叉场纹孔1~4个,纹孔缘明显,纹孔口长椭圆形或近圆形.红松与前红松茎初生结构的表皮均为一层,着生的附属物为毛状,红松的为腺毛,前红松的是腺毛和针状毛.红松茎的交叉场纹孔1~4个,纹孔口主要是圆形;前红松茎的交叉场纹孔1~4个,纹孔口主要为椭圆形,偶见长条形.
推荐文章
红松芽栖真菌群落结构(Ⅰ)
红松
芽栖真菌
群落结构
红松人工林木材解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红松
人工林
木材解剖特征
气象因子
红松干栖真菌群落结构(Ⅳ)
红松
干栖真菌:群落结构
采伐对红松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影响
生命表
生存分析
存活曲线
年龄结构
长白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前红松与红松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前红松 红松 结构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111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44.53
字数 19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163/j.cnki.22-1123/n.2016.02.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由继红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5 455 11.0 20.0
2 陆静梅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8 821 16.0 2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前红松
红松
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0-1832
22-1123/N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12-43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2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