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上进行配气方式、充气口位置、充气口尺寸对L阀返料流率肘、系统稳定性和L阀阻力影响的试验.L阀管径为0.159 m,竖直段上开有Ⅰ类充气口、水平段上开有Ⅱ类充气口.试验表明:Ⅰ、Ⅱ类充气口配合充气时,增大Ⅱ类充气口的充气量是增大L阀返料流率的关键,增大Ⅰ类充气口的充气量比增大Ⅱ类充气口的充气量系统运行更稳定,且在充气量为15 m3/h时系统运行最稳定;L阀阀体阻力随Ⅰ类充气口充气量的增大而增大,随Ⅱ类充气口充气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增大Ⅱ类充气口的充气量可以作为减小阀体阻力的有效方式.到此为止.在Ⅰ、Ⅱ类充气口配合充气的条件下,分别固定竖直段上充气口b的充气量和水平段上g充气口的充气量,前者比后者大;当增大Ⅰ类充气口的气量时系统运行更稳定.
推荐文章
循环流化床U型回料阀的特性
U型阀
开口率
循环流化床
循环流率
两相流
高密度液固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研究及数值模拟
高密度液固循环流化床
固含率
颗粒速度
颗粒停留时间分布
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换热装置的运行特性试验
外置式换热器
回料室风速
床层压降
气固流动特性
立管压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中L阀返料特性的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热能动力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密度循环流化床 L阀 配气方式 返料特性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热力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82
页数 分类号 TQ5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146/j.cnki.rndlgc.2016.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乔晓磊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43 142 7.0 10.0
2 樊保国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48 110 6.0 8.0
3 张润元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2 2 1.0 1.0
4 李晓栋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5 31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密度循环流化床
L阀
配气方式
返料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能动力工程
月刊
1001-2060
23-1176/TK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452号
14-158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8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319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