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农村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将灰水足迹与农村非点源污染相结合,选取不同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核算2006—2014年重庆市开州农村灰水足迹,并对其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不同污染源产生的灰水足迹动态变化存在差异,其中种植业灰水足迹逐年增加,而畜禽养殖业灰水足迹和农村生活灰水足迹却呈波动减少的特点;(2)开州农村总灰水足迹波动上升,且均由TP灰水足迹决定.研究时段内总灰水足迹平均值为5.268×109 m3;(3)基于第一产业产值的开州农村总灰水足迹强度逐年递减,研究时段内总降幅达57.85%.水环境压力指标值波动幅度虽然较大,但其最低值依然大于1.同期农村人均灰水足迹波动上升.研究认为,该地区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加大污水处理力度的同时,仍需控制农村灰水足迹的产生,特别要重视种植业中对磷肥的合理使用,以减缓水环境被污染的状况.
推荐文章
重庆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探讨
重庆市
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与生态赤字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测度
生态足迹
可持续性
生态承受力
生态赤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庆市开州区农村灰水足迹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期刊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灰水足迹 水污染 水环境压力 动态变化 开州区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51,58
页数 8页 分类号 X522
字数 58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478/j.cnki.2096-2347.2016.03.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太蓉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44 531 12.0 22.0
3 张喆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4 22 3.0 4.0
4 武雪倩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3 11 1.0 3.0
7 王妮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12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0)
共引文献  (308)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1(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2(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3(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灰水足迹
水污染
水环境压力
动态变化
开州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季刊
2096-2347
50-1214/X
大16开
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201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