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抗美援朝战争在新中国的革命历史书写和大众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战争中确立的中朝同盟不仅是抗美援朝运动的政治基础,还是冷战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重要基石。作家积极参与到抗美援朝运动之中,成为宣传国际主义政治理念的重要力量。以巴金、老舍、杨朔、路翎为代表,作家们在抗美援朝运动期间,以及漫长的战后岁月,创作了大量朝鲜题材文学作品,描写了母亲失去儿子、妇女经受家庭破碎、儿童失去父亲的场景。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文学作品成功地将中国革命语境中经典的军民鱼水情的叙事模式延伸到了异国他乡,用大众所熟悉的家庭话语诠释了国际主义政治理念,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合理性诠释了共产主义世界革命的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中国志愿军战士以兄长、儿子、父亲的身份融入异国战地生活,完成革命话语下中国对同盟国的扶危济困与政治启蒙的光荣责任。抗美援朝文学作品中的朝鲜叙事影响深远,不仅强化了中朝两国友谊与军事同盟的战争宣传主题,还建构了冷战时期社会主义中国的世界想象(特别是“第三世界”),奠定了新中国积极投身国际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大众文化基础。
推荐文章
从“冷战”角度谈体育与政治的关系
冷战
举国体制
体育政治化
奥运会
《文艺阵地》对抗战时期文学论争的介入及其理论建构
《文艺阵地》
现实主义
文艺大众化
旧形式
民族形式
抗战时期赵友培的三民主义文艺理论
赵友培
三民主义文艺
理论体系
创作纲领
实践之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政治、宣传与文艺:冷战时期中朝同盟关系的建构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抗美援朝 冷战 国际主义 十七年文学 女性形象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24
页数 21页 分类号 D5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钊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美援朝
冷战
国际主义
十七年文学
女性形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