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水力学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改变跌坎深度、入射角度、入池流量观测跌坎消力池内不同水流结构区掺气浓度的分布规律,通过控制变量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各水流结构区掺气浓度分布规律影响最大的是入池流量,其次是跌坎深度,而入射角度的影响最小.其中随着入池流量的增加,底滚回流区、冲击区、淹没射流区、附壁射流区、面回流区的掺气浓度都明显增加.随着跌坎深度的增加,底滚回流区、冲击区、淹没射流区的掺气浓度减小,附壁射流区和面回流区的掺气浓度变化不大.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底滚回流区和冲击区的掺气浓度略微增加,淹没射流区的掺气浓度减小,附壁射流区和面回流区的掺气浓度变化不大.
推荐文章
水垫塘不同水流结构区掺气浓度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模型试验
水力条件
水流结构区
掺气浓度分布
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淹没射流掺气浓度分布规律试验
跌坎型底流消能工
淹没射流
掺气浓度
流量
跌坎深度
明渠自掺气水流发展区掺气浓度分布试验
明渠水流
掺气
掺气浓度分布
泄槽底部掺气坎后水流掺气浓度分布模型试验
泄槽
掺气坎
反弧段
高速水流
空蚀
掺气浓度
高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水流结构区掺气浓度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模型试验 跌坎深度 入射角度 入池流量 不同水流结构区 掺气浓度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工程勘测设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1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V135.2
字数 29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6.01.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海军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55 369 10.0 17.0
2 徐庶伟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 5 1.0 2.0
3 吴智源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模型试验
跌坎深度
入射角度
入池流量
不同水流结构区
掺气浓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