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河南科学       
摘要:
建立了裂缝性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试井模型,模型分水力裂缝区域与储层区域两部分,水力裂缝基于离散裂缝模型降维处理,储层区域使用双孔双渗模型表征,使用伽辽金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编程计算绘制了压力动态曲线,并对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影响曲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动态曲线分为双线性流、裂缝径向流、椭圆流、拟径向流、窜流及边界反映6个流动阶段.裂缝间距越大,裂缝径向流持续的时间越长;裂缝条数越多,消耗的压差越小;弹性储容比越小,窜流形成的"凹子"就越宽越深;窜流系数越大,"凹子"形成的时间就越早.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试井模型,而且可为裂缝性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试井解释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页岩气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
页岩气藏
水平井
分段压裂
渗流特征
试井
分析
四川盆地
多裂缝应力阴影效应模型及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
页岩气
分段压裂
应力阴影
诱导应力
净压力
泊松比
水平主应力
裂缝数量
裂缝间距
非均质油藏压裂水平井稳态产量预测模型
非均质油藏
压裂水平井
产能预测
当量井
等值渗流阻力法
水平井分段压裂专利分析
分段压裂技术
机械封隔分段压裂技术
水力喷砂压裂技术
化学隔离分段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裂缝性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试井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 河南科学 学科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分段压裂水平井 试井模型 有限元方法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7-59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尹洪军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40 93 5.0 6.0
2 赵二猛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7 13 2.0 3.0
3 李兴科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9 22 2.0 3.0
7 钟会影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18 37 4.0 4.0
8 赵梓瑜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4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1)
共引文献  (19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裂缝性油藏
分段压裂水平井
试井模型
有限元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科学
月刊
1004-3918
41-1084/N
大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1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63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