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采用 F344(RT11 vr )大鼠作为供体,Lewis (RT11)大鼠作为受体,构建异系异位和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各8只),术后0~14 d给予皮下注射环孢素。观察术后受体的体质量变化及存活时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酒精苏木素染色后观察肠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变化。计算两组受体大鼠的成模率。结果异位和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均能长期存活,大部分超过90 d。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3日恢复正常饮食,于术后14 d 左右体质量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之后缓慢增长,但大部分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在术后150 d 出现持续的体质量下降,且不能被环孢素逆转。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1日恢复进食,于术后25~30 d 才能恢复至术前的体质量水平,术后30~90 d 期间,体质量逐渐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 的小肠组织未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未见明显纤维化,术后163 d 和术后200 d 的小肠组织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出现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 和术后200 d 的小肠组织均出现典型的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和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全部出现特征性病理改变,成模率为100%,与原位小肠移植组成模率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F344→Lewis 大鼠组合建立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给予小剂量环孢素,均可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出现慢性排斥反应。与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相比,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建模操作简单,慢性排斥反应成模时间较短,病理改变程度相对一致,更适合用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