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IL-6的变化,探讨其在SLE的发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SLE患者,并记录所有SLE患者SLEDAI评分.另选取与SLE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C组)29例.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IL-6水平.结果:SLE组与NC组外周血IL-6分别为(9.636±3.852)pg/mL和(4.433±1.143)p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IL-6与SLE患者SLEDAI数值相关分析中r值为0.671,P<0.05.外周血IL-6浓度≥5.865 pg/mL,对SLE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6.2%.结论:SLE患者外周血IL-6浓度不仅与SLE的发病有关,其可能还影响SLE病情的发展,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推荐文章
IL35+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
IL35
CD19+EBi3+p35+i35B细胞
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妊娠管理
治疗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改变
红斑狼疮,系统性
造血干细胞
抗原,CD34
流式细胞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白细胞介素-6(IL-6) 酶联免疫法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4-16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P391.41
字数 38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78/j.jdxb.2016.02.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列华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155 707 13.0 18.0
2 刘赛君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19 116 5.0 10.0
3 何咏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13 78 5.0 8.0
4 吴实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23 125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白细胞介素-6(IL-6)
酶联免疫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双月刊
1000-9965
44-1282/N
16开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80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