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研究首次将DNA分子机器—DNA纳米镊子引入到ECL传感体系中,并设计构建了新型的DNA酶诱导的目标物循环放大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用于超灵敏检测癌症细胞中的microRNA.首先,目标物microRNA-21依次打开两个发夹型探针,形成“Y”型DNA结构.通过DNA酶(Pb2+)的剪切实现了目标物的循环放大,并得到了大量的DNA引发链.该引发链可“关闭”DNA纳米镊子,随着镊子两端的发光物质靠近而发生能量转移,钌将能量转移给量子点,因而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得到显著增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线性范围为10 nmol/L~0.1 pmnol/L,检测限为0.03 pmol/L(S/N=3).该研究通过引入新型的DNA分子机器,拓展了DNA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及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对于疾病诊断及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推荐文章
MWCNTs催化Ru(bpy)23+阴极电致化学发光
纳米材料
多壁碳纳米管
电致化学发光
三联吡啶钌
多巴胺
鲁米诺在β-环糊精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电致化学发光
鲁米诺
β-环糊精
二氰二胺
基于切刻内切酶信号放大的电致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DNA生物传感器
切刻内切酶
量子点
电致化学发光
信号放大
基于聚合酶辅助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发光DNA传感器研究
DNA传感器
聚合酶
目标物循环
信号放大
电化学发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目标物循环放大和DNA分子机器的电致化学发光microRNA传感器的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传感器 学科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目标物循环策略 MicroRNA DNA分子机器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1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42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卓颖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重点实验室 16 75 4.0 8.0
2 张璞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重点实验室 5 0 0.0 0.0
3 蒲楠平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致化学发光
目标物循环策略
MicroRNA
DNA分子机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传感器
季刊
1008-2298
32-1406/TP
江苏姜堰市姜堰大道66号姜堰市822信箱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