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摘要: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是其后续能源资源化的重要前提保障技术.针对低有机质剩余污泥,在55℃高温运行条件下,研究了电子受体冲击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运行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水解酸化过程中水解、酸化效果和氮磷营养元素的释放.结果表明:采用短时曝气冲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厌氧水解酸化过程中污泥的去除率,短时曝气和对照组条件下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去除率分别为40%和31%.电子受体冲击条件下增加了溶解性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的产率,尤其是蛋白质产率.引入电子受体冲击主要改善固体物质的降解效率,并不影响酸化的代谢模式,酸化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主要以丁酸型为主.氨氮释放、三维荧光和分子量分布均表明蛋白质类物质的差异主要在于水解阶段产生溶解性蛋白质浓度不同,而不是酸化阶段造成的差异.电子受体冲击尤其是短时曝气冲击是强化污泥水解酸化的有效技术途径.
推荐文章
低温热水解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研究
污泥
减量
低温热水解
厌氧消化
微电解-厌氧水解酸化-SBR串联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试验研究
制药废水
微电解
厌氧水解酸化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低有机质污泥投加药剂联合低温热水解及后续厌氧发酵研究
污泥
低有机质
药剂联合低温热水解
厌氧发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子受体冲击条件下低有机质剩余污泥的高温厌氧水解酸化性能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低有机质污泥 水解酸化 电子受体冲击 高温厌氧消化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水污染治理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991X.2016.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毅晖 3 9 1.0 3.0
2 郭昉 3 9 1.0 3.0
3 郭玉梅 3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有机质污泥
水解酸化
电子受体冲击
高温厌氧消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双月刊
1674-991X
11-5972/X
大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8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