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乐作舞,它是哈尼族、彝族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耕作中所产生的原生态民间歌舞,是哈尼族、彝族传统民间歌舞的灵魂。红河县的“乐作舞”歌、舞、乐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结合各民族的传统生产劳动习俗,较好地保存着民族原生态传统舞蹈形式,“乐作舞”共有十二套路,其音乐旋律优美,舞蹈动作轻颖飘洒,对比性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娱乐性。
推荐文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乐郭氏正骨法
传承
保护
案例
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开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述重视和加强红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性
来源期刊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乐作舞 重要性 传承 保护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广角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4-174,176
页数 2页 分类号 F592|G112
字数 164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乐作舞
重要性
传承
保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156
总下载数(次)
51
总被引数(次)
30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