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吉化剩余污泥和辽河浮渣两种典型含油污泥为原料制备污泥吸附剂.吉化剩余污泥制备吸附剂(JA)的方法是以ZnCl2溶液为活化剂,浓度0.5 mol/L,热解温度550℃,热解停留时间2 h;辽河浮渣制备吸附剂(LA)的方法为直接热解,热解温度650℃,热解停留时间2h.结果表明:制备的两种吸附剂微观表面粗糙,呈不规则的多孔结构,并以中孔为主;JA和LA两种吸附剂的碘吸附值分别达到451.22 mg/g和376.48 mg/g,且对采油污水中COD和石油类的去除率强于木质活性炭,处理后的采油污水COD、石油类含量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
推荐文章
热解含油污泥制备吸附材料浅析
含油污泥
热解
吸附材料
脱硫性能
除油性能
褐煤半焦KOH活化制备含油污水除油吸附剂
含油污水
活性半焦
吸附剂
KOH活化
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吸附性能初探
含油污泥热解残渣
吸附性能
污水处理
化学干法热解制备污泥吸附剂及其工艺优化
污泥
吸附剂
响应面分析法
制备
干法热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含油污泥吸附剂的研制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炼制与化工 学科
关键词 含油污泥 吸附剂 吸附特性 吸附能力 资源化利用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74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超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59 197 8.0 12.0
2 汤超 长江大学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14 135 8.0 11.0
6 张明栋 19 149 7.0 12.0
7 关娇娇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2 64 3.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3)
共引文献  (278)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6)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2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9(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含油污泥
吸附剂
吸附特性
吸附能力
资源化利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炼制与化工
月刊
1005-2399
11-3399/TQ
16开
北京海淀学院路18号(北京914信箱9分箱)
2-332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8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26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