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短暂性非局灶神经症状是否潜在轻微缺血性卒中(MIS)的高风险.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沭阳县人民医院因短暂性非局灶神经症状就诊于神经科门诊的初诊患者(年龄≥25岁)285例为研究对象.MIS的诊断标准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分.结果 在285例短暂性非局灶神经症状患者中,156例(54.7%)伴MIS被MRI确诊.MIS最常见的血管受累区域是前循环(58.3%).头晕伴头痛是更可能合并MIS风险的短暂性非局灶神经症状(32.1%vs.14.7%,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中年(RR 1.082,95%CI 1.157~1.189)和较高的ABCD2评分(RR 7.915,95%CI 4.648~13.480)与短暂性非局灶神经症状伴MIS显著相关.尽管MIS有良好的生存率,但MIS组患者未经调整的后续血管事件(SVE)的发生率比没有MIS的患者显著增高(32.7%vs.19.4%,P=0.011),未调整的SVE风险比高达6.38(95%CI 2.271~13.260).结论 半数以上的短暂性非局灶神经症状潜在MIS的高风险,其特点是好发于中年,有高ABCD2评分和高风险的SVE.前循环是短暂性非局灶神经症状伴MIS的重要区域之一.
推荐文章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流行病学及预后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流行病学
预后
青年缺血性卒中后长期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青年缺血性卒中
血管事件
影响因素
为什么要关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及其定义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轻型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生物学标记物
预测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短暂性非局灶神经症状潜在轻微缺血性卒中及其后续血管事件的高风险
来源期刊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后续性血管事件 暂时性非局灶神经症状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141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1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6.03.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后续性血管事件
暂时性非局灶神经症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双月刊
2095-123X
11-9309/R
16开
北京市
36-378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8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