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错排列柱状微结构表面的换热性能,通过改变柱状微结构中心距和形状以提高表面换热系数及临界热流密度.以FC-72为工质,对不同的交错排列柱状微结构硅片在3种过冷度(15、25、35 K)下进行了池沸腾换热实验研究,并与同工况下光滑表面硅片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干腐蚀技术在硅片表面加工出宽×高为30 μm×60 μm、30 μm×120 μm的方柱微结构,中心距分别为45、60、75 μm,以及直径为38 μm、中心距为60 μm、高度分别为60 μm和120 μm的圆柱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临界热流密度和沸腾换热系数并非随中心距的增大呈现出单调增或减的规律.中心距为45 μm的表面在核态沸腾区具有更高的换热系数,而对于高度为60、120 μm的方柱微结构,临界热流密度最高的分别是中心距为60 μm的表面(54.6 W/cm2)和中心距为120 μm的表面(60.72W/cm2).当方柱中心距与边长之比大于等于2时,增大中心距对临界热流密度影响很小,最大增加了2%;当方柱中心距与边长之比小于2时,增大中心距对临界热流密度有显著影响,最大增加了14%.当换热面积相同时,圆柱微结构的换热性能要好于方柱微结构,并且临界热流密度相比于方柱微结构表面和光滑表面分别最大提高了13%和124%.另外,临界热流密度随着过冷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沸腾起始点有所滞后.
推荐文章
柱状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换热研究综述
柱状微结构
池沸腾
流动沸腾
射流冲击
微重力
传热
相变
两相流
朝下沟槽结构表面池沸腾换热
传热
表面
相变
气泡
临界热通量
倾角
常/微重力下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换热研究进展
微结构
纳米结构
多尺度
传热
池沸腾
微重力
气泡动力学
电火花改性表面池沸腾换热特性
电火花成型加工
微纳结构
池沸腾换热
粗糙度因子
表面
传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交错排列柱状微结构表面池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柱状微结构 交错排列 强化换热 池沸腾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7,5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1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607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进家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76 416 11.0 18.0
2 张永海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9 24 2.0 4.0
3 孔新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6 5 1.0 2.0
4 刘泳辰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柱状微结构
交错排列
强化换热
池沸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