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蒲萝合铜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中的赣西南拗陷信丰-于都拗褶断束内,为东西向南岭隆起花岗岩带与北北东向武夷隆起花岗岩带和火山-斑岩带的复合交汇部位.本文对区域及矿区分布的地层、岩浆岩,以及构造活动作了简要的叙述,对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地质背景作了分析以及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列表阐述了各矿物矿体空间分布、产状规模、围岩蚀变特征、矿石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矿区在矿化范围和矿体分布范围尚未完全控制,仍有找矿潜力.所以研究矿床顺层叠加热液矿化的富集,对实现矽卡岩层控型钨矿化的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武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武山铜矿
控矿因素
矽卡岩型
似层状硫化物型
内在联系
额济纳旗金巴山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铜矿
金巴山
江西永平铜矿床以喷流成矿为主体的成因特征
矿床成因
喷流沉积成矿
永平铜矿床
中条山主要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铜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西龙南蒲萝合铜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有色金属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蒲萝合铜矿 花岗岩 成矿地质条件 矽卡岩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地采选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3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18
字数 379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才伟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9 7 1.0 2.0
2 程凌云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4 11 2.0 3.0
3 杨相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6 1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
共引文献  (34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蒲萝合铜矿
花岗岩
成矿地质条件
矽卡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有色金属
季刊
1006-4079
51-1455/TF
大16开
成都市金牛区蜀西路46号盛大国际1栋1单元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37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