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青海省高寒区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无机氮库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过程,确定牧草不同发育期土壤供氮能力,为研究高寒区人工牧草吸收土壤氮素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同德暗栗钙土种植禾本科牧草第1年土壤以硝态氮为主,占54%~59%,其次为可溶性有机氮,占22%~29%,铵态氮最低,仅占17%。1年人工草地土壤铵态氮含量随生长季延长逐渐增多,9月最高;土壤硝态氮在6月返青期最高,随生长季延长下降显著;土壤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返青期和枯黄期较高,生长旺盛期较低。(2)青海果洛州退化高寒草甸土种植禾本科牧草的人工草地土壤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占优势,分别占49%和43%,铵态氮仅占8%。1年人工草地随生长季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升高,9月最高;土壤硝态氮在7月初期最高,随生长季延长显著下降;土壤可溶性总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生长季初期(7月)最高,随生长季延长而降低。表明高寒区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是植物可利用氮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仅次于硝态氮且远高于铵态氮。(3)与1年人工草地相比较,同德单播禾本科牧草生长3年后,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氮素迅速下降,尤其是硝态氮含量下降近80%,其次铵态氮下降近67%,可溶性总氮下降近60%2.5倍,仅可溶性有机氮下降不显著。说明单播模式下人工草地土壤有效养分下降是人工草地生产力难以持续的主要原因。(4)在1年人工草地种植的不同牧草种类的土壤各类氮素均无显著差异;而在3年草地,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和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单播人工草地土壤表层硝态氮显著高于其他种单播人工草地,星星草和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单播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总氮显著高于其他种类人工草地。初步推断:种植不同牧草可对不同形态土壤氮素产生影响,暗示不同牧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
推荐文章
青海省不同高寒草地土壤主要养分及可溶性有机碳特性研究
高寒草地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可溶性有机碳
青藏高原土壤可溶性氮组成特征
青藏高原
土壤可溶性氮
植被类型
海拔
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设施土壤可溶性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设施土壤
氮肥与有机肥配施
土壤矿质氮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番茄
模拟干湿交替对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呼吸及可溶性碳氮稳定性的影响
干湿交替强度
干湿交替频率
若尔盖高寒湿地
湿地土壤
土壤呼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寒人工草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和无机氮库动态变化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高寒人工草地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 土壤无机氮库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5
页数 6页 分类号 X144|S153.6
字数 67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文全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8 34 3.0 5.0
2 周华坤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106 2793 28.0 49.0
3 王文颖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68 940 19.0 29.0
4 王榛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5 28 4.0 5.0
5 康清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8 47 5.0 6.0
6 马晓玲 1 12 1.0 1.0
7 刘攀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4)
共引文献  (343)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88)
二级引证文献  (51)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寒人工草地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库
土壤无机氮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