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使用同侧及对侧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后2/3矢状窦深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分析28例对侧纵裂入路(对侧组)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及57例同侧纵裂入路(同侧组)治疗矢状窦后2/3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情况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共85例得到6~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组术后肢体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较同侧组好(P<0.05),同侧组手术时间较对侧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KPS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恢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侧纵裂入路及同侧纵裂入路均能良好地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对侧纵裂入路虽手术时间较长,但在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方面似乎更有优越性.
推荐文章
经对侧纵裂入路切除中央区镰旁脑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大脑镰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疗效研究
脑膜瘤
矢状窦
大脑镰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鞍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鞍旁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
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同侧与对侧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深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效果比较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大脑镰旁 脑膜瘤 对侧纵裂入路 同侧纵裂入路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9-1051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30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敏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103 495 11.0 19.0
2 祝新根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98 318 9.0 13.0
3 何伟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12 29 4.0 4.0
4 沈晓黎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46 178 7.0 10.0
5 涂伟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39 81 5.0 7.0
6 杨越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3 7 2.0 2.0
7 黄玲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7 7 2.0 2.0
8 张喆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5)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脑镰旁
脑膜瘤
对侧纵裂入路
同侧纵裂入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44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