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形态学观察,比较脱位牙的再植位点与自然愈合拔牙创的牙槽骨高度,并观察保留或刮除牙周膜对再植脱位牙的牙槽骨骨量影响.方法:选取3只成年雄性健康Beagle犬,间隔拔除其下前牙3颗,并将每只实验犬的前牙分成3组,有牙周膜再植组(T1),无牙周膜再植组(T2),拔牙创自然愈合组(T3).4个月后处死Beagle犬,切取实验位点组织块,Micro-CT扫描分析,制作硬组织磨片,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形态学观察.结果:Micro-CT分析显示,T1组骨小梁数量(Tb.N)多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2和T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小梁间隙(Tb.Sp)在T1组间隙明显小于T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量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等骨微参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显示,在所有试验位点颊侧牙槽嵴发生垂直骨降低,但三组间骨量吸收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距颊侧牙槽嵴顶以下1 mm位置处的颊侧骨壁的水平宽度,T2和T3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3 mm两个水平位置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拔除后20 min内,牙再植回拔牙窝中,相比于自然愈合,可以保留更多牙槽骨骨量,而进一步保留再植牙的牙周膜活性,更有利于颊侧新骨形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牙周膜对于牙槽骨吸收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完全脱位牙 再植术 牙周膜 牙槽嵴位点保存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1-3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82.12
字数 45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4979.2016.05.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完全脱位牙
再植术
牙周膜
牙槽嵴位点保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双月刊
1005-4979
31-1671/R
大16开
上海市延长中路399号
4-53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2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59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