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于2015年6月在河南新郑枣园,以红色荧光粉为标记物,采用“标记-释放-回捕”法,对绿盲蝽性诱剂枣园诱捕效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在室内对实验室饲养的绿盲蝽雄成虫进行荧光染色标记,将标记好的雄成虫转移至枣园中心点进行释放,同时按照距释放点一定的距离和方位挂好性诱捕器,释放后连续7d进行回捕,回捕后进行荧光检测.结果表明,7d内绿盲蝽雄成虫的标记回捕率为7.3%;性诱剂有效诱捕半径为10~30 m,最佳诱捕半径为20 m.性诱剂的诱捕效率还受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影响,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口的诱捕器,其诱捕量最大.回归分析表明,夜间平均风速与诱捕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式为y=0.540+0.232x;夜间平均相对湿度与诱捕率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两者的相互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1.887-0.20x表示.即在一定范围内,夜间风速越大、相对湿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绿盲蝽的诱捕效率.
推荐文章
斜纹夜蛾性诱剂田间诱捕效率的测定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标记释放回捕法
斜纹夜蛾
性诱剂
诱捕效率
气象因子
性诱剂诱芯对烤烟小地老虎诱捕效果的影响
黔东南
性诱剂
小地老虎
烤烟
短时高温暴露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存活及生殖的影响
绿盲蝽
中黑盲蝽
高温胁迫
存活
生殖
不同生境对抗虫棉绿盲蝽及其天敌发生动态的影响
生境
绿盲蝽
天敌
葵花
转基因抗虫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绿盲蝽性诱剂诱捕效率的测定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绿盲蝽 标记-释放-回捕技术 性诱剂 诱捕效率 气象因子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5-310
页数 分类号 S47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16.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74 894 19.0 26.0
2 宋宏伟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39 228 9.0 13.0
3 袁国军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50 230 8.0 13.0
4 卢绍辉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52 275 9.0 14.0
5 马兴莉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4 8 2.0 2.0
9 杨昆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3)
共引文献  (154)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6)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盲蝽
标记-释放-回捕技术
性诱剂
诱捕效率
气象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双月刊
2095-039X
11-5973/S
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
2-50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5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83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