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肾内科60例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是否大于150 mg,分为单纯血尿组(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与蛋白尿组(单纯蛋白尿或蛋白尿合并血尿46例,男18例,女28例).根据肾脏病理免疫荧光检查有无IgA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分为IgA组(36例,男11例,女25例)与非IgA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分别进行2组间统计分析.结果 与单纯血尿组比较,蛋白尿组病理类型偏重.单纯血尿组血尿酸水平为(305.5±90.8)μmol/L,蛋白尿组血尿酸水平为(376.7±86.7)μmol/L,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但2组间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血清IgA、补体C3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IgA组血肌酐水平为(59.2±14.8)μmol/L,IgA组血肌酐水平为(71.5±21.6)μmol/L,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间Cys C、血尿酸、血清IgA、补体C3、24 h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除了24 h尿蛋白定量外,其他上述检验结果均在日常检测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的临床表现及其血肌酐、Cys C、血尿酸、血清IgA、补体C3、24 h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对肾脏病理损伤的指示不敏感,肾穿刺活检行病理检查是金标准,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评分体系,建立一个量化的涵盖临床及病理资料的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肾脏疾病评分体系,对实验和临床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