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和全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一点滞后相关等方法,对2007年夏季江淮流域强降水期间低频振荡的波动活动特征及其与降水低频变化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7年夏季降水中,降水低频分量起着重要作用.降水的低频振荡主周期为10~30 d,降水距平时间序列与10~30 d低频分量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频扰动在对流层上层和低层都呈现波列状分布,且在降水活跃位相时,低频环流在高、低层具有斜压结构.在对流层上层,低频扰动有缓慢的东移倾向,相速度为每天2~3个经度.西风带中存在多次移动性波列向下游的传播,且在120°E以西以每天14经度的群速度向下游频散能量,表明10~30 d低频波动具有明显的下游发展特征.在强降水开始5d前,低频波动与能量可起源于高纬的乌拉尔山附近,沿着西北—东南向的路径向下游传播.下游发展的低频波动为江淮流域带来了能量,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条件.这些结果加深了人们对低频波动在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可为寻找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预报线索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2003年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与30~70d天低频振荡的联系
2003年江淮暴雨
30~70d低频振荡
水汽输送
东亚夏季风
南半球对流层气候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联系
气候年代际变化
太阳磁场22年周期
太阳黑子11年周期
对流层上层斜压波包活动与2003年江淮流域梅雨的关系
斜压波包
江淮流域梅雨
下游发展效应
2003年
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性强降水及其10~30d低频环流特征
江淮流域
持续性强降水
10 ~ 30 d振荡
低频大气环流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7年夏季江淮强降水过程中10~30d低频变化及其与对流层上层波包活动的联系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江淮流域 强降水过程 10~30 d振荡 Rossby波包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7-188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114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8/j.cnki.dqkxxb.201504270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管兆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7 1624 24.0 32.0
2 陈丹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8 1.0 1.0
6 侯俊 1 8 1.0 1.0
7 奚子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1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9)
共引文献  (352)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8(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江淮流域
强降水过程
10~30 d振荡
Rossby波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学报
双月刊
1674-7097
32-1803/P
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28-40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8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37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