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明确丙泊酚对体外培养的发育期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加入外源性tPA能否逆转丙泊酚对发育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发育期小鼠海马神经元分为4组:对照组(C组)、丙泊酚组(Pro组)、tPA组和丙泊酚+ tPA组(Pro+ tPA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Pro组在培养液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为5、10、30μmol/L ,继续孵育不同的时间(1 h、2 h、3 h、6 h);tPA组在培养液中加入tPA ,终浓度为1μmol/L ,继续孵育6 h;Pro+ tPA组在在培养液中同时加入tPA (终浓度1μmol/L )及丙泊酚(终浓度10μmol/L ),继续孵育6 h。检测各组神经元凋亡率及凋亡指标acti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ro组神经元的凋亡率及acti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C组显著上调(P<0.05)。Pro组tPA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Pro+ tPA组的神经元的凋亡率及acti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Pro组(P<0.05)。结论:丙泊酚可通过抑制神经元释放tPA而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小鼠发育期海马神经元产生毒性损伤作用,外源性加入tPA可部分逆转丙泊酚的神经毒性作用。
推荐文章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表达变化
脑缺血
再灌注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疾病模型,动物
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退变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表达的关系研究
周围神经
坐骨神经
脊髓
神经元退变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活性的变化及意义
神经病学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病例对照研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内科学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脑梗死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1激活物受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荆1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丙泊酚通过抑制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引起神经毒性损伤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丙泊酚 发育期神经元 毒性损伤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7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71+2
字数 320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张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139 1320 15.0 32.0
2 仓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74 231 10.0 13.0
3 梁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 6 17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丙泊酚
发育期神经元
毒性损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医学
双月刊
1008-6358
31-1794/R
大16开
上海市医学院路136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
4-636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7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068
期刊文献
相关文献
推荐文献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