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铜离子(Cu2+)可与DNA分子中的碱基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的性质,将Cu2+富集在DNA修饰电极表面,进而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实现了铜离子的检测.此外,由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Cu2+具有更强的络合能力,富集于DNA修饰电极表面的Cu2+很容易被洗脱液中的EDTA络合,从而实现修饰电极的再生和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u2+浓度在2.010-6~1.0×10-5 mol/L和2.0×10-5~1.0×10-4 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还原峰电流强度(I-I0)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该传感器简单、稳定,可循环使用.
推荐文章
聚阳离子海镁溴铵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海美溴铵
DNA
相互作用
构型
光谱分析
利用铁、铜间相互作用减轻烤烟铜毒害的研究
烤烟
相互作用
铜毒害
金属离子对噻嗪酮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噻嗪酮
金属离子
ctDNA
荧光光谱
等离子体与发射药相互作用的研究
等离子体
发射药
内弹道
电热化学推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铜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铜离子检测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DNA修饰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差分脉冲伏安法 铜离子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9-1275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57.1
字数 39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3/cjcu201601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敏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29 58 3.0 7.0
2 郭志慧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8 88 5.0 8.0
3 孔慧芳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DNA修饰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差分脉冲伏安法
铜离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