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的东、西河分水是历史文献中记录的过去百年黑河流域人为分水的主要事件之一.在额济纳绿洲采集了覆盖绿洲范围的28个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样点,利用树轮学的方法,研究此次分水对河岸胡杨林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1954-1989年的平均状况,1945-1950年东河附近径向生长量平均减少46%,西河附近平均增加16%.1948年为1900-1989年间绿洲内总体胡杨径向生长量最低的年份.所以,在额济纳绿洲内水量分配上,过于集中并不利于绿洲总体胡杨生长.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及河岸林水分限制因子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绿洲内胡杨径向生长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推荐文章
浅谈中国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研究
浪漫主义
抒情性
个人主义
美国20世纪洪水损失分析及中美90年代比较研究
洪水损失
国内生产总值
20世纪
比较研究
20世纪90年代核测井进展
综述
核测井
孔隙度测井
脉冲中子测井
放射性示踪测井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树轮记录的20世纪40年代前后黑河下游分水过程及其生态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沙漠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径向生长 河岸林 黑河 树木年轮学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与土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6-215
页数 分类号 P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22/j.issn.1000-694X.2016.00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生春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4 608 14.0 24.0
2 肖洪浪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04 2840 30.0 49.0
3 程国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52 20029 73.0 137.0
4 田全彦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5 2 1.0 1.0
8 彭小梅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5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径向生长
河岸林
黑河
树木年轮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沙漠
双月刊
1000-694X
62-1070/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54-14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6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7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