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远隔缺血处理定义为给器官一个短暂的非致死性的轻度缺血处理,从而减弱远隔器官致死性缺血损伤,使被保护脏器能够耐受之后较长时间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这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远隔缺血处理对脑缺血造成损伤的保护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通过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缺血引起的血脑屏障的破坏;另一方面,远隔器官的缺血可能会产生神经保护物质,通过内源性物质释放后介导细胞内新的蛋白合成及基因调控来实现.临床试验(2期)表明远隔缺血处理是安全的,可有效地降低高卒中风险人群的卒中发病率.本文对远隔缺血处理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综述分析.
推荐文章
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刺五加注射液
脑缺血
自由基
细胞凋亡
雌激素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
雌激素
脑缺血
神经保护作用
脑血流量
细胞凋亡
雌激素受体
异氟烷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异氟烷
脑损伤
缺血再灌注
脑梗死
超氧化物歧化酶
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姜黄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远隔缺血处理对脑缺血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9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44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6.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扬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1 70 5.0 8.0
2 闫中瑞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35 51 4.0 5.0
3 卞合涛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6 34 3.0 5.0
4 司翠平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3 11 3.0 3.0
5 王红娟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1)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双月刊
2095-123X
11-9309/R
16开
北京市
36-378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8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