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孔隙率阶梯分布多孔介质内传热及流动,采用局部热平衡假设,考虑流体密度随温度变化,引入Brinkman-Forchheimer的扩展Darcy模型进行修正,建立水平方向孔隙率阶梯分布多孔介质自然对流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计算.对数值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出孔隙率阶梯分布对传热及流动的影响.综合数值计算和实验结论表明:相同温差条件下,大孔隙率侧为高温壁面时对流传热达到稳态的时间比小孔隙率侧为高温壁面时要短;流体速度场分布主要受孔隙率分布影响,最大流速随温差和Ra增大而增大,且最大流速出现在大孔隙率靠近壁面处,与是否靠近高、低温壁面无关;高温壁面平均努谢尔数Nu随着Ra增大而增大,当IgRa>4时,Ra的增加对Nu的变化影响较小.
推荐文章
多孔介质孔隙率与体积模量的关系
多孔介质
体积模量
孔隙率
压缩系数
具有不同孔隙率多孔介质内的蒸发特性
多孔介质
微通道
孔隙率
蒸发
烧干
表面张力
大孔隙率多孔介质内热弥散现象数值模拟
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
模型
热弥散
孔隙率
造孔剂含量对多孔预制体孔隙率的影响
多孔预制体
孔隙率
造孔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孔隙率阶梯分布多孔介质内传热及流动性
来源期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孔隙率阶梯分布 多孔介质 自然对流 传热 流动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3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1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56/j.issn.1008-0562.2016.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伟 36 132 7.0 9.0
2 张树光 82 963 15.0 29.0
3 曹明 5 6 2.0 2.0
4 赵柄翔 4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孔隙率阶梯分布
多孔介质
自然对流
传热
流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008-0562
21-1379/N
大16开
辽宁省阜新市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19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5270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