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众多刑事冤案背后都反映出法律人的思维运作存在一种典型的被锚定、被固化的认知定势,这种锚定效应首先极易受到初始信息的影响,一旦发生就会随着司法程序的不断推进,产生累积性迁移,加剧冤案的产生.借助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观察这种刑事冤案中的认知定势,它遵循促发、调整两大运行机制,对相似内容的选择性活化,解释了锚点的作用.进而以“锚点”为起点进行调整,最终得到一个较为相似的结果.其中,司法人员的经验心理、办案心态、业务水平能力是关键性的内在推动因素,而限期破案的时间压力和外在锚点信息的不可靠性等因素又合力加剧了锚定偏差.因此,应当着重从加强司法人员对锚定效应认知与提高司法人员对案件处理准确率的动机追求强度水平两大方面控制锚定偏差.
推荐文章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探究
证人
出庭作证
困境
完善
刑事政策和刑事法的关系
刑事政策
刑事法
犯罪化
非犯罪化
钙质砂中锚定物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
锚定物
抗拔力
钙质砂
刑事讯问中的欺骗性策略
欺骗性策略
自由意志
道德底限
程度标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刑事冤案中的锚定效应探究
来源期刊 法律方法 学科
关键词 刑事冤案 法律思维 锚定效应 促发机制 调整机制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司法方法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104
页数 15页 分类号
字数 1308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新慧 7 21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3)
共引文献  (13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刑事冤案
法律思维
锚定效应
促发机制
调整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法律方法
半年刊
32开
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2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