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研究中使用了来自岩心和露头剖面的地层数据,并将其与热成熟度、有机相和热年代学信息的数据整合,以重建沿哥伦比亚东科迪勒拉(Eastern Cordillera)地区东部山麓逆冲带的构造和相关含油气系统演化,该地区属于南美北部的高产油气区之一.前陆原地岩体的沉积和构造埋藏引起科尼亚克阶到桑托阶浅部海相奇帕克组的成熟,导致连续的、不同时代的油气运移和圈闭.一维和二维成熟度建模表明,奇帕克组南部,即现在的东科迪勒拉地区油气生成始于古新世-始新世分界(55Ma)时期,之后向北运移.在渐新世晚期,东科迪勒拉的构造反转将绝大多数烃源灶翻出,奇帕克组油气生成停止.烃源灶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早期向北、向东迁移.由于圈闭的缺失或后期的剥蚀,最南部的烃源岩最有可能排出了绝大部分的油气,从而并无可观的聚集量.我们的模拟表明在新生代有两个重要的烃源灶.其中较大的一个位于现在的东科迪勒拉,其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产量最高.第二个烃源灶在整个新近纪有石油生成,位于亚诺斯(Llanos)盆地前渊,临近山前.在最近的这次脉冲中,大量的石油在沿东部山麓的深部和浅部储层中聚集.模拟的油藏充注史也解释了油藏中石油的大量生物降解,但今天由于埋深过深而不能支持这一过程.生物降解一定是发生在油藏较浅、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并在油藏埋深增加到特定深度之前保持活跃,在此特定深度下,储层温度足够高以至于抑制了细菌的进一步活动.
推荐文章
地球化学省与地球化学边界
地球化学急变带
地球化学省
资源勘探评价
环境与灾害
新疆托云盆地琼拉克特勒克斑岩型钼矿地质与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斑岩型钼矿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标志
哥伦比亚油气地质与勘探
油气地质
油气分布
勘探潜力
哥伦比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逆冲与变形的地球化学和时间约束进行含油气系统建模——以哥伦比亚东科迪勒拉为例
来源期刊 石油科技动态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科技动态
月刊
N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5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