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虚证、胃虚证、脾胃俱虚证用药及配伍的联系与区别。方法搜集《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胃虚证相关条文,凡条文中有“脾虚”“胃虚”“脾阳虚”“胃阳虚”“土虚”“胃阴虚”“脾胃虚”“中焦虚”“阳明虚”“太阴虚”等相关病证名者均予纳入,再根据其主治加以鉴别,确定并整理出脾虚证、胃虚证、脾胃俱虚证3个证型的用药及配伍,将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 Clementine12.0中Apriori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结果本研究共搜集相关医案421例,涉及处方525首,其中脾虚证92首、胃虚证276首、脾胃俱虚证157首。挖掘出用药关联规则脾虚证11条、胃虚证38条、脾胃俱虚证28条。结论脾胃虚证组方多在“温燥升提、凉润通降、甘温补中”范畴,体现了叶氏强调脾胃分治、脾升胃降不同、养阴补阳各异的用药特色。
推荐文章
数据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临证指南医案
肿胀
基于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络病用药规律研究
临证指南医案
络病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疮疡用药规律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疮疡
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用药规律研究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咳嗽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脾胃虚证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脾胃虚证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05|R249
字数 33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304.2016.04.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瑞芳 87 319 8.0 13.0
2 郑勇强 7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临证指南医案
脾胃虚证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月刊
1005-5304
11-3519/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670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04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940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