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结构改性剂,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采用水溶液共聚合法制备得到具有微交联结构的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并对其增干强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单体摩尔比为n(AM):n(DMC):n(AA)=8.0:1.5:0.5、单体质量分数为20%、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0.4%(相对于总单体质量,下同)、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h、NMA用量为3%的条件下,得到的AmPAM增强效果最佳;在相同添加量条件下,自制具有微交联结构AmPAM的增强效果优于市售线形AmPAM.
推荐文章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两性聚电解质
两性聚丙烯酰胺
合成
性质
应用
两性聚丙烯酰胺提高纸张强度的研究
纸张增强剂
两性聚丙烯酰胺
麦草浆
助留剂
新型结构两性梳形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两性梳形聚丙烯酰胺
溴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羧壬基铵
高黏弹性
耐盐性
反应性纸张增强剂——N-氯代聚丙烯酰胺的开发研究
反应性纸张增强剂
聚丙烯酰胺
霍夫曼反应
机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具有微交联结构两性聚丙烯酰胺纸张增强剂的合成及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造纸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两性聚丙烯酰胺 微交联 增强剂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727+.2
字数 312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文 97 351 8.0 15.0
3 刘群华 36 166 6.0 11.0
7 万莹 4 3 1.0 1.0
9 毛萃 4 4 1.0 2.0
13 孟凡锦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两性聚丙烯酰胺
微交联
增强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造纸学报
季刊
1000-6842
11-2075/TS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院2号楼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1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