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用新型阴离子树脂HZD-9对丁二酸进行吸附分离,并运用吸附等温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BDST模型来描述树脂对丁二酸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30 mg/mL、pH值为2.4的丁二酸溶液中HZD-9 树脂具有稳定的吸附量,最大吸附量为545.8 mg/g,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pH值的升高而降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相关系数R2 为0.998 1 ,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扩散控制为颗粒扩散控制;BDST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吸附床层高度和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误差在5%以内;90℃的去离子水洗脱率为57%,0.1 mol/L的盐酸的洗脱率为90%.
推荐文章
生物质阴离子树脂的合成、表征及吸附性能
麦草秸秆
硝酸根
吸附
最大吸附量
拉曼光谱
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再生新技术的研究
阴离子树脂
再生
氢氧化铝
梳状弱碱性树脂对丁二酸高浓度循环解吸
聚苯乙烯树脂
梳状弱碱性树脂
丁二酸
吸附
循环解吸
流动注射-阴离子树脂富集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痕量钍
流动注射
光度法
偶氮氟胂-Ⅲ
富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阴离子树脂HZD-9 对丁二酸吸附行为的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阴离子树脂 丁二酸 吸附等温式 BDST模型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传质过程及设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028.3|TQ425.9
字数 27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954.2016.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志敏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42 120 6.0 8.0
2 陈立芳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10 33 4.0 5.0
3 金浩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25 130 6.0 10.0
4 朱学栋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54 679 15.0 24.0
5 占主星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2 2 1.0 1.0
6 李奉才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阴离子树脂
丁二酸
吸附等温式
BDST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程
月刊
1005-9954
61-1136/TQ
大16开
西安市高新区唐延南路7号华陆大厦《化学工程》编辑部
52-52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7049
论文1v1指导